要想成功,必须既坚持,又放弃!
很多人认为,坚持和放弃是对立的,二者只能选其一,要么坚持,要么放弃。但老胡却不这么看。这是为什么呢?希望你能耐心听完我这一期节目。它听起来或许像心灵鸡汤,可实际上非常实用、贴近现实。即便把它归为鸡汤类,我也觉得这是很有价值、营养丰富的鸡汤。
在我看来,坚持和放弃所指的并非同一回事。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坚持某些事物,同时放弃另外一些,这二者并不矛盾。
坚持,是具有战略性和目的性的。我们坚持的是战略和目标,而放弃的则是具体的内容、方法、路径以及工具。大家不妨想想,是不是这个道理?从这两个不同层面去看待它们,就会发现坚持和放弃相互依存,是统一的,并非对立。
接下来,我给大家剖析一下坚持的特点。
其一,坚持需要足够长的时间。仅仅 24 小时,算不上坚持。比如我开了一个频道,只做了一周,发了十几期节目,这不能称之为坚持。通常来讲,坚持至少要 6 个月、1 年、3 年,甚至一辈子,这才叫坚持,对吧?所以,时间足够长是坚持的首要特征。
其二,坚持要有难度。没有难度的事,谈不上坚持。像刷手机、躺着,没有难度;打游戏,天天玩却毫无进步,这也没有难度。不过,我刚才提到的刷手机和打游戏,也能变得有难度。有人打游戏能成为职业选手,参加比赛,拿到代言,赚得盆满钵满。但也有人只是躺着玩,技术水平 20 年都毫无提升,段位始终很低。这只是一种被动的娱乐消费形式,并非学习和进步。所以,坚持的第二个特征是要有难度,如同往山上推石头,不进则退。
其三,坚持意味着不断进步和改进,能让人产生成就感,感受到自身的成长。然而,在旁人眼中,这或许只是简单的重复。比如老虎写小说,写了 20 多年,至今都没有发表任何一部作品,在别人看来,他很傻、很愚蠢、很顽固,觉得这只是单调的重复。可这 20 年里,老虎经历了怎样的进步和心路历程,又有谁知道呢?当年 JK・罗琳写《哈利・波特》时,足足有 11 家出版社拒绝出版她的作品。在这种情况下,她还能坚持下来,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啊!
还有马云,他自己说申请哈佛大学超过 10 次。换做是我,要是有学校拒绝我三次,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和这所学校有任何交集,甚至都不让自己的孩子去这所学校上学,我想大家可能都会有这种情绪。但马云没有这种心理障碍,他凭借着顽固的坚持、执着和耐力,最终取得了成功。有人说他的成功源于坚持,也有人说他太一根筋,不懂灵活变通。在外人眼中,这似乎是一个傻傻的、简单重复的过程。但只有坚持的人自己心里清楚,其中的波澜壮阔、丰富多彩。
就像我自己,研究过很多频道,也心动过,认真尝试过开设不同频道,涉足过各种方向。最后呈现给大家的,只是其中一部分成果。这并不意味着我没有过其他想法或尝试。总的来说,坚持具备这三个最基本的特点:坚持的时间足够长、要做有难度的事情,并且在过程中要不断精进,这才叫坚持。
那么,什么是放弃呢?我们要放弃的是具体的形式。以做自媒体为例,有人可能会觉得一旦选定某个领域,就必须死死地盯着这个领域做下去。比如,要是认定做政治评论,就认为一辈子只能在这个领域深耕,毫无灵活性可言。其实,如果你对政治感兴趣,可以评论政治人物的新闻,他们的家属、参选动态等,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政治新闻。像埃隆・马斯克,他每天都会在推特上发布大量内容,可挖掘的素材非常多。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政治深度分析,方法多种多样,形式也各不相同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灵活性,勇于放弃和改变固有的方式。
在今天的语境下,放弃指的是对具体形式、内容方向或使用工具的顽固坚持。这些都应该保持足够的灵活性,该放弃时就放弃。因为形式、方法和工具并非至关重要。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,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去罗马,为什么非要坚持走路去呢?你可以先离开村庄,搭个顺风车,再骑自行车走一段,遇到河流时乘船过河。经济条件改善后,还能买火车票、坐飞机,最后一段路程再选择步行。在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,都可以灵活选择出行方式。因为我们不能忘记,目标是到达罗马或者巴黎,至于怎么去,没必要过于执着。比如,不要坚持非得骑自行车去,要是自行车中途坏了或者被偷了,那该怎么办呢?
因此,我们不能把工具、手段、方法以及内容形式和目标混为一谈。我们要坚持的是达成目标,这是具有战略性的;而需要不断放弃和调整的,是具体做事的方法。没钱的时候,我们只能使用生产效率较低的工具;等有了钱,就可以选择更好的工具。就像练习书法,一开始连笔都买不起,只能用树枝在地上写;后来有了点钱,买不起墨水,就用毛笔蘸水在报纸、砖头上写;再后来经济宽裕了,就可以定制一支独一无二的毛笔。但我们始终要明确,我们的目标是练习书法、练字,没必要执着于使用某一种特定的笔,拒绝所有新工具、新方法是不对的。
所以,我们不能忘记目标,在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上,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。以做自媒体来说,我们要坚持做自媒体,通过这种方式养活自己、实现自我价值。同时,要放弃对单一内容、单一形式、单一工具的迷信。先行动起来,先上路,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,不一定非要按照直线式的路径去实现目标。这就如同修行,有八万四千法门,走路也不必非得坚持一种直线、单一的方式到达目的地。
很多人做自媒体时,过于慎重地选择某个领域,仿佛这是决定成败的关键。但根据我的经验,一开始的选择并非那么重要。我在培训学员时,常常这样告诉他们:如果还不确定兴趣方向,又确定要做口播类内容,那么一开始可以讲成语故事、阿凡提的故事,或者讲述当天看到的新闻,将其复述转述给我,这些都没问题。因为这是在训练表达能力,至于将来会讲什么样的故事,现在并不确定。不管怎样,先训练自己对着镜头表达讲述的能力就好。以后讲述的形式,无论是在街上讲、和搭档对着讲,还是对着大电视讲并允许别人旁观,都不重要。要有这种灵活性,就像我做节目,从做油管研究员开始,过一两年后尝试做别的内容,再过三五年又涉足其他领域,这都很正常。因为在特定的时间,我们自然会知道当下最适合做什么,自己会有感觉,不需要别人或者所谓的大师来告诉我们当下什么最流行,然后一窝蜂地去做,生怕错过机会。千万别相信这些无稽之谈。
实际上,机会是自己创造的,并非等待他人给予。即使没有所谓的 “风口”,我们也能凭借自身努力养家糊口。就像我们常说的,在勤奋和天才的关系中,绝大多数人还远未达到需要比拼天赋的程度。比如比尔・盖茨,我不认为他是天才,但我知道他比很多人都勤奋,而且有很多有效的努力方法,不是吗?
无论是做自媒体还是其他任何事情,都应该这样:在战略上要坚持做一件大事,明确目标。如果选择创业,就要坚定地走下去。可能第一个管子店失败了,接着去卖服装,服装生意不行又去折腾其他生意,很多人尝试了十几种生意后,最终获得成功。然而,在单位里按部就班工作,直到二三十年退休的人,往往很难取得大的成就。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。
根据我自己的亲身经历,我换过很多单位和环境,多年后发现,那些取得成就的人,往往不是当时环境中最聪明、智商最高的人。相反,很多曾经被人看不起,甚至在小学时还抄过别人作业的人,在某件事情上傻傻地坚持,最后却成功了。我相信大家对这种现象都深有体会。
所以我今天做这个节目,就是想告诉大家,主动坚持一个战略性目标是非常重要的。无论写东西、做视频、讲故事还是做手工,哪怕买一台雕刻机,在大米上或者头发丝上做微雕,只要坚持做下去,就能够取得成就、获得进步,进而赚到钱养活自己。
但我们也看到,很多聪明人不断研究赛道、趋势、工具和方法,他们可能短期内会取得一些成果,比如在群里经常能看到有人一周涨了很多粉丝,但过段时间就销声匿迹了。这些人消失并非因为赚了大钱怕被绑架,而是他们的方法不再奏效。这种人有点小成绩就急于向全世界炫耀,他们并非想骗钱、开班授课,只是觉得自己做的节目很准、很精明,一周就能涨那么多粉丝,忍不住得瑟。但实际上,他们并非通过长期努力做成一件事。如果是通过长期努力取得的成果,他们反而不会这样炫耀,因为他们清楚节目爆火可能并非自身实力,不是精准的赛道选择或个人品味的体现,仅仅是运气好罢了。所以,这种方法不具有可重复性。
然而,这些看似 “一夜成名” 的案例对我们却有着极大的吸引力,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关注。这也是我做这期节目的原因,想要探讨坚持和放弃的关系。我自己也经历过这样的过程,曾经认为坚持就是坚持,放弃就是放弃,坚持是美德,放弃是不良品质,觉得我们不成功就是因为经常放弃、不能坚持。但后来我发现并非如此。这就像看山,一开始看山是山,后来看山不是山,最后看山还是山。“坚持” 和 “放弃” 这两个词没变,但我对它们的理解发生了变化。这并非说我的理解就有多高级,只是在我的认知体系里,我觉得这种理解更深刻,分享给大家,也许你们并不认同。
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,当认为坚持和放弃是对立的时候,就会逼迫自己思考到底该坚持还是放弃。实际上,它们并非同一层面的东西,不是二选一的关系。我们认定的方向和事业,根本无需怀疑,就是要坚持。比如选择做生意、创业,那就坚持创业,至于卖牛仔裤、卖馄饨还是其他什么,不必过于纠结,能赚钱就去做。所以在放弃具体的事情时,我们不应有心理负担。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后就退缩回去,去找个单位打工。而是要坚定地认为,自己这辈子就是为创业而生,不再给别人打工,这就是一种顽固的坚持。
就像我,我这辈子就坚持做自媒体,才不管三年后油管是否会被取代,Facebook 是否还存在,抖音被美国打压后又会出现什么新平台。我知道这个世界需要有人做节目、陪伴大家、分享知识,需要有人扮演这样的角色。至于未来在哪个平台、以什么形式做,我并不在意。随着趋势潮流的发展,我自然会看到相关信息。每天刷网页时,总会看到有人做节目,吸引了几百万人观看,赚得盆满钵满。这些信息会扑面而来,躲都躲不掉。
只要坚持 “我就是要做自媒体” 的这个信念,就可以尝试各种形式,不出镜的、出镜的、手工类的,题材也可以多种多样。一开始,不要局限于某一领域,比如不要一开始就认定只做美食领域,因为坚持时间长了,放弃成本变高,就顽固地一直做下去。有的人做了五年、六年甚至十年,看似超级有毅力,但如果毫无结果,这样的坚持就失去了意义。那种只在时间维度上坚持,却没有难度提升和自我改进的坚持,是错误的。我们要让自己的能力和定位不断上升,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如同往山坡上推巨石,这就是锻炼和成长。
而且,我们要顺应趋势,接纳新工具,不要抵触 AI、自动化等。这些工具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形式和内容,为什么要拒绝呢?比如画画,不要因为坚持画国画,就贬低西洋画。我们可以尝试各种画种,油画、素描、国画等,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最喜欢中国山水画的传统技法,从此专注于此,这完全没问题。但我们要清楚,坚持的核心是艺术创作、是画画本身,工具并非关键。
我们坚持画画、坚持艺术、坚持做自媒体,源于我们的兴趣和认知。就像创业,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追求,刻在 DNA 里的东西。我们觉得被人管束的上班生活效率低下,宁愿自己在社会中摸爬滚打,哪怕撞得头破血流,因为这是最真实、最有效率、最快的成长方式,不是吗?犯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。
所以,坚持和放弃并非对立,而是在不同层面表达同一类事情。坚持的是战略和目标,放弃的是不断调整具体的路线、方法、形式和内容呈现。二者看似对立,实则统一,坚持中有放弃,放弃是为了更好地坚持,一个是目标,一个是手段,共同服务于我们的人生追求。
如果能理解我今天所讲的内容,就不要把坚持和放弃对立起来。要做一个灵活应变、敏捷的人,在人生大方向和想做的大事上坚定信念,同时不断优化具体做事的方式和使用的工具,根据不同环境做出调整。这二者对立统一,一体两面,都是为了实现我们伟大的人生目标,而不是相互对立的。不要纠结于 “该坚持还是该放弃”,也不要在具体赛道、内容、工具上过度纠结,比如纠结用 Pr 还是剪映,这种问题微不足道。当家里只有一把刀时,就别管它是切面包还是切其他东西的,先用它砍骨头、切豆腐。等以后条件好了,再讲究刀具的分类使用。就像中国人吃饭,用筷子就能解决一切,不需要叉、刀、勺。等有时间、有钱了,再去学习用刀叉的讲究,甚至再有钱些,让人喂饭。这当然是玩笑话,但希望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。
对于这个话题,你有什么高见或者不同意见吗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。谢谢,再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