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应对黑粉对你的攻击

读书笔记
308 0

胡说:拥抱负面反馈!

  「一刀不剪的胡說系列」又和大家見面了。這是我個人非常喜歡製作的一個節目系列,當然,也只有少部分觀眾會感興趣。在這一系列節目中,我通常會分享一些我認為極其重要的觀點。然而,這些內容可能略顯抽象,需要一些想像力才能理解。因此,對於不熟悉我的觀眾來說,這些或許會被視為沒有實際用途的玄學,相當深奧。
  但我為何如此熱衷於製作這個系列呢?正因為我深信其重要性。若這些根本性的問題不加以解決,在實際執行或操作的過程中,將會處處受限,感到格格不入。因此,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。唯有解決這些根本問題,我們才能在日常操作中保持定力、擁有決心,並具備真正的執行力。這就是其背後的邏輯。
 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主題是擁抱負面反饋,或者說是面對負能量。
  或許有人會問,什麼是負面反饋?什麼又是負能量?在此,我首先要分享我的結論:我們應該以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些負面事物,並從中獲取其內在的反饋或能量,同時去除其中的負面信息。具體來說,就是捨棄負面信息,吸取正向能量,剔除反饋中負面、極端和仇恨的情緒。然而,我會將反饋的本質,也就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,吸收並加以提升。這就是我的核心觀點。
  基於這個結論,在實際執行時,你將會更清楚如何應對負面情況,例如那些惡意批評者,或者你在自媒體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各種負面事件,這些可能來自觀眾、平台,甚至是你的日常生活。那麼,哪些事物可以被歸類為負面呢?我現在大致列舉一些,相信你聽完後會發現某些情況與你息息相關,並且心想:「對,我遇過這個,我也遇過那個。」這並非一個完整的列表,但我會盡力從不同角度來闡述。
  首先,最容易理解的負面反饋就是觀眾給予的差評。這主要有兩種形式:一是他們點擊影片的「踩」按鈕,二是留下負面評論。
  當然,還有一種非常極端的情況,在我的客戶和學員中,我曾聽聞三起案例,有人因為極度憎恨某個人,而開設一個專門辱罵他的頻道,不是單純製作一期節目,而是長期針對。因此,這已經是從觀眾或粉絲(甚至是黑粉)的角度,所給予的非常極端的回饋了。
  對於這類情況,我過去曾專門製作節目討論如何應對這些評論或黑粉。我的方法是,即使這些人可能存在兩種情況:一是他們將你微小的錯誤放大成巨大的問題,將小瑕疵扭曲成性質完全不同的事件來加以批判,甚至對你進行道德綁架。
  面對這種情況,你必須認識到,自己確實存在那個微小的問題,儘管他們批評你時將其誇大其詞。所以,關鍵在於接受反饋中真實存在的部分,剔除那些他們捏造、放大和誇張的部分。
  你不能說:「因為你只是批評我微小的錯誤,所以我可以接受;但你將其誇大成嚴重問題,我就無法接受。」善意的批評我會虛心接受,但對於惡意的批評,如果其出發點不正,我將會堅決反擊,例如封鎖、製作節目回擊,甚至直接回罵等,方式有很多。然而,這些都只是情緒化的反應,並非高明之策。
  那麼,什麼是高明和不高明的方法呢?在此,我並非從道德層面進行評價。不高明的方法是生理本能的反應,你罵我,我就回罵;你打我,我就還手;你指責我,我就反駁。
  而高明一些的方法則更抽象、更形而上:我接受事實,我知道自己存在微小的問題,我會吸收這些反饋並加以改進,讓自己變得更好。但我不會受到你扭曲和污衊情緒的影響,因此,我不會讓情緒化的因素左右我的理性判斷。這番話聽起來是否更具深度呢?它已經超越了生理層面的低級反應。所以,我所說的「高明」正是指這個層次。以上就是處理黑粉的方式。
  另一種負面感受可能源自平台流量推薦方面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我們經常談論流量的波動,對吧?當流量下降時,例如我上週有幾部影片的流量都非常高,超過了十萬播放,但現在卻只有幾千。這時,我們可能會疑惑:「老胡怎麼了?我的頻道出了什麼問題?是被限流了嗎?還是其他原因?」你看,這就是平台給予你的一個負面反饋,對吧?如果影片再次爆紅,甚至下週更火爆,那就是正面反饋,而現在的情況則是負面反饋。
  這種負面反饋與剛才觀眾給予的反饋本質上是相同的,也就是說,你可能存在的問題只是個小瑕疵,或者平台給予你的懲罰可能過於嚴厲。例如,我現在的影片製作得越來越好,比上週更加用心,整體品質都有所提升,但為什麼上週和這週的流量卻下降了 80% 甚至 60%?因此,你可能會將此視為負面現象。
  然而,這始終是一場遊戲,不是嗎?在遊戲中,你不可能每局都獲勝,其中涉及許多複雜的因素。我曾提到 YouTube 的推薦機制,有超過 200 個以上的因素會影響推薦結果。所以,當你聽到有人說「點擊率非常重要」時,你可能會想:「我這期影片的點擊率明明很高,為什麼不像其他人那樣讓我走紅呢?」答案很簡單,因為影響推薦的參數有 200 個,而你只考慮了一個。
  這就像看到一個美女,你只注意到她眼睛很大、睫毛很長,就覺得自己也一樣漂亮,這顯然是不合理的。因為別人是整體的美,才會受到大家的喜愛,對吧?YouTube 的推薦機制也是如此,因此,這也是平台給予你的一個負面(我在此加上引號)反饋。
  那麼,你對待這種情況的態度應該與對待黑粉的態度一致。如果這次你基於生理本能做出反應,那就不恰當了。所以,我們仍然強調,要學會接受,接受是非常重要的。很多人不願接受,一開始就直接否定,無論是對是錯,先接受,消化,然後改進,放下,讓它消散。正如我前面所說,把能量吸收掉。別人給你一拳是想傷害你,想把你打昏,但你可以將這股能量轉化為自身的力量,而將那些負面的東西,如同讓它們被旁邊的車流化解掉一般。這樣做就非常厲害了。所以,這就是第二類負面反饋,即平台給予的負面反饋導致流量下降。
  接下來一種情況是,你在製作影片後,會在後台查看當前影片在過去十部影片中的排名,對吧?當你看到排名第九或第十時,心裡肯定會不舒服,對吧?你會想:「這一期我可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來製作的,怎麼會這麼差?」然而,之前隨意發布的一部影片竟然排名第一。
  你能接受表揚,也能接受隨意之作被認為是過去最好的影片,但你就是無法接受自己努力用心製作的節目竟然只排在第九或第十,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平台太不公平了。
  這就像有人買了十年彩票,中獎金額從未超過十元,而另一個人從不買彩票,只是接手了別人不要的彩票,竟然中了頭獎,這確實會讓人感到氣憤。但事情就是這樣,並沒有什麼不公平可言。老天爺有時睜眼,有時閉眼,生命的真相就是如此。
  為什麼我們總是能夠承受讚揚,卻無法忍受任何批評和打擊呢?所以我經常說,如果你能承擔得起那個高位,就應該接受同等程度的打擊,對吧?有粉絲說:「老胡我太愛你了,讚你哦!」你站在那裡自信滿滿。但如果有人說:「老胡你他媽廢話真多,煩死了!」你就會覺得不爽。
  當你感到不爽時,就應該將這兩種評價放在一起思考,你是否真的配得上那份讚美?你又是什麼了不起的人物,難道別人就不能批評你一句嗎?對吧?所以,想開了自然就會釋然。
  我在這裡希望大家明白,當提到黑粉時,不要立刻就想反擊,或者直接封鎖、不再理會,這並非正確的做法。為什麼呢?因為你可能會因此錯失許多反思的機會。
  即使那些謾罵充滿惡意、毫無根據,例如他們可能只是聽說了某件事,對你產生了不好的印象,然後就來辱罵你。你仔細分析後可能會發現,他們的話語中根本沒有任何有價值的信息,他們討厭你、辱罵你,可能只是因為他們是瘋狂的人。
  如果你用這種簡單的方式來判斷,你就會很容易地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,我們要警惕自己產生這種傾向。因此,要盡可能在保持冷靜的同時,允許大家公開表達反饋,當你收到批評的信息後,要理性地分析判斷。
  不要因為別人罵過你一次,就永遠不想再見到他們。其實,那些批評你的人,可能正在不斷地幫助你修行,他們或許是你生命中的貴人,讓你不會得意忘形,不會驕傲自滿,讓你能夠保持謙虛。對吧?所以,當你理解了這一點,你就會發現,從生理層面上對厭惡的反抗,會慢慢轉變為:「對,這是在提醒我,我並沒有那麼優秀,我還有很多成長的空間。」這樣理解批評,實際上會起到積極的作用。平台流量推薦也好,當前影片在過去影片中的排序也好,道理都是一樣的。
  並非因為我花費了大量時間選擇主題,精心製作了這期節目,甚至使用了付費素材和音樂,它就理所應當會大放異彩,事實並非如此。或者說,我升級了設備,使用了 4K 畫質,聲音和麥克風都更好了,影片就一定會更受歡迎,這也是不一定的。
  今天有位同學在群裡問了一個很有趣的問題:「我有一個影片,觀眾反饋說裡面有背景的哨音。」他一開始很糾結:「老胡,我應不應該把觀眾反饋有哨音的影片刪掉,然後修正後重新發布?」
  我一貫的建議是:你可以重發,也可以不重發。對於這種情況,我一貫的建議是向前看,繼續前進。這是什麼意思呢?就是說你當前的這部影片只是你未來將要製作的 3000 部、3 萬部影片中的一部,你永遠的行動方向就是不斷向前,張開你的耳朵,睜大你的眼睛,聽取批評,接受讚揚,汲取鼓勵,然後繼續前進。你今天學到的所有東西,都要盡可能在將來避免再犯。
  所以,當你理解了這一點,你還會在意這期節目是否要下架?是否要修改後再上傳?以及上傳後,它的觀看量會比剛才刪掉的那期更高還是更低嗎?你已經完全不在乎這些了,而且無論發生什麼,你都應該接受。
  你不能說:「我上傳一個影片,觀眾說裡面有噪音,我把它去除掉,這不是提高了質量嗎?質量提高了我再上傳,就應該比上次那個影片播放量更高,對吧?如果不是這樣,這個系統就有問題。」這個邏輯聽起來好像很合理,對吧?但事實並非如此。這個世界並非簡單的因為 A 所以 B,而是因為 ABCDEFG,AABBCCDDE,因為 1,因為 2,因為 3,因為 4,甚至因為 100 個或 1000 個其他的因素,最終才導致了 D 的結果。
  所以,你不要執著於 A 是否有噪音,認為有噪音的質量更高,播放量就應該更高,這太過於簡單和天真了,事實並非如此。這個世界並非如此清晰分明,所以你不要再糾結。
  你只需要知道聲音裡有噪音是一個需要改進的缺點,然後從此以後就要注意,因為這些節目我要重視聲音的質量,我在製作節目時要仔細聆聽,也就是戴上耳機聽。很多人沒有戴耳機的習慣,很多聲音的質量問題只有戴上耳機才能聽到。聽過之後,你就會知道每次發布節目時,要注意是否存在底噪。
  另外有些人,我想很多人都犯過這樣的錯誤,對吧?就是影片製作完成後就到處上傳,最後你知道嗎?後面其實有一段沒有聲音的黑屏。這個影片其實在 3 分 50 秒就結束了,但後面還有 50 秒是黑屏,你自己卻根本沒有完整看一遍,至少你沒有檢查影片的長度。
  這些都是我們所說的檢查清單上的項目,每一個清單項目的背後都代表著一個曾經發生過的錯誤。我不常說嗎,醫院裡為什麼急救室需要簽那麼多字?因為不簽那些字,過去就曾發生過數千萬甚至數百萬的官司,所以你一定會按照這個程序來。因此,這種清單的方式,有人專門寫書來講述這個清單,單單做好這個清單,就能夠規避很多錯誤。
  人往往在當下就是這樣,檢查這個,開飛機的時候檢查那個開關是否打開,那個閥門是否關閉,所有都檢查好了,行了,下面就可以踩油門起飛了,就是這樣一個邏輯。所以我們做內容也是一樣,犯過錄製半天聲音卻消失的錯誤,剪輯後出現黑屏,出現噪音問題,兩個人對話時一個聲音大一個聲音小等等,這些問題都會出現,都會遇到過,即使之前有很多人教你,師傅手把手地教你,你自己也必須親身經歷這些錯誤,產生負面情緒,被別人批評過或者自己感到痛苦過,然後才能成長。所以,這些負面的東西都是我們成長的墊腳石。
  最重要的是,一個人無論受到多少表揚,就像外國人常說的:「哎呀,外國的這種鼓勵教育很好,小孩都很陽光啊。」對,沒錯。但是論吃苦耐勞的精神,那種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毅力,中國的教育從小就讓你佩戴小紅花,進行排名,為了移民而努力,這對於培養高效率的工人、留守型工人或工程師非常有效。外國的教育則更擅長培養頂尖的發明家,這方面非常有效,但其犧牲的是什麼呢?是一大批相對平庸的人,他們在人生中很少受到批評指責,大部分時間都接受了過度的表揚或鼓勵,也就是所謂的正面教育。所以,不要偏頗地認為外國的就好,中國的就不好,外國和中國就像一個月亮,兩邊都有陰晴圓缺。以上是關於平台和觀眾給予的反饋。
  下面一大類情況與前面有所不同,這一類是你自己產生的。我做這個頻道,然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,我不知道怎麼選擇主題,不知道怎麼拍攝,不知道用什麼樣的相機和軟件,我要不要加字幕,要不要提供雙語字幕,要不要翻譯,要不要使用 AI,有無數多的問題,對吧?
  這不像在公司上班,老闆會教你,不會做會給你時間學習,或者安排師傅帶你。所有的事情都靠你自己摸索,任何一個問題都會有不同的聲音:有人說你就用這個,有人說你就用那個;然後另一個王師傅會說:「你就用這個,千萬別用那個」;接著李師傅又來了,他說:「你們兩個都別用,應該用那個。」這些信息全部呈現在你面前,你都不知道哪個是真哪個是假,甚至可以說每一個都是真的,只是在不同的情境、不同的環境下,針對不同的人而言。這就讓人頭疼了,對吧?當每一個答案都看似正確時,你就不知道哪個才真正適合自己。人生 365 天,有八萬四千種法門,究竟哪一種才適合我?我不可能一一嘗試。這種困惑是不是一種負面情緒?是的,這是一種負面情緒,因為你不知道該如何選擇。
  你終於下定決心,相信老胡,按照他教你的方法去做。老胡說要日更,你聽他的,堅持日更了一個星期,卻沒有任何動靜。你仍然相信他,從最初的百分之八的信任,一直堅持日更了一個月,還是沒有起色,是不是該放棄了?
  你確實很努力,你咬緊牙關,感到痛苦和掙扎,但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,你是不是應該再堅持三天?還是再堅持三個月?所以,會產生很多很多這種負面情緒。是的,這都是負面的,整個狀態讓你感到壓抑、痛苦、徬徨,不知道該怎麼辦。你不知道標準答案在哪裡,不知道該相信誰,不知道該朝哪個方向努力,你是不是應該考慮回去上班?或者徹底放棄這個事情?或者乾脆別做原創了,認為原創是別人的騙局,自己應該去搬運別人的內容就好。
  然後,你開始搬運,心想這樣真的能帶來流量,結果過了一兩個月,好不容易達到了 YPP 的門檻,卻不讓你通過,你很生氣,別人那樣搬運都能通過,為什麼自己就不行呢?然後他不反思自己運氣不好,反而抱怨平台:「他媽的混蛋!」你看這個邏輯,負面事物都是別人造成的,好像自己才是真正負面情緒的根源。
  我們常說「戲如人生」,你是負面的,才會吸引負面的。如果你整天罵人,總會有人不願意被你罵,他會反過來罵你,對吧?如果你到哪裡都面帶笑容、說好話,別人罵你的機會就會少很多,對吧?當你是一個負面的人,你就會發現全世界都在與你作對,不管世界的真相如何,你在這樣的狀態下一定會非常難受。
  所以,為了讓自己不再難受,你無法改變 YouTube,無法改變美國,無法改變你的父母兄弟姐妹、朋友和孩子,唯一能改變的就是你自己。所以,即使全世界的人都錯了,只有你是對的,為了與這個世界共存,你仍然要想辦法改變自己。
  當然,改變是多個層面的,並非要你從一個好人變成一個壞人,而是說你可能需要改變與人相處的方式、表達的方式,要學會傾聽,學會化解心中的鬱悶和仇恨,同時依然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,或者出發點是好的,這完全可以,沒有問題。
  並非說你做一件偉大光榮正確且毫無私心的事情,只是想為全人類謀福祉,但是全世界都誤解你、不理解你、不幫助你,那麼你可以堅持你的理想,但你一定要在現實中找到變通的方法,使你想做的那個偉大事業增加成功的可能性,最終達到你的目標。等到你成功的那一天,例如你最初發心要發大財成為世界首富,然後幫助世界上最貧困的人,你剛開始一無所有時沒人相信你,但當你真的成為首富並付諸行動時,你的目標就有可能實現,對吧?
  所以,我剛才這段話想表達的是什麼呢?不要因為看到世界的陰暗面,就讓自己也變得墮落。你仍然可以保留住內心那一點美好的種子,好好呵護它,就像一朵荷花在淤泥中綻放一樣。不要因為自己生長在淤泥中,就以醜陋的面貌示人。這就是關於面對自己時,在過程中如何選擇。
  然後在執行層面,你會不斷地懷疑自己,因為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,所謂的一夜成名只是在別人看來如此。在別人眼中,「哇,他怎麼突然就出名了?他怎麼一個影片就爆紅了?」你不知道他走到今天這個地步,經歷了多少艱難的路程,他的過往你一無所知,即使你是他的父母,也不一定了解他內心一路的掙扎,克服了多少困難才走到今天。
  你總覺得他好像只是運氣好,當我們看待成功時,別人的成功全是運氣,自己的成功則完全是實力,這是很多人自然的偏見。就像我前面說的,你表揚我,我是應得的,我就是這麼厲害;你欣賞我,我也是應得的,對吧?你不如我,但是一旦批評就不行了,「你憑什麼批評我?我看看你的頻道有多少粉絲?你還有臉說這種話嗎?你自己才一千多粉絲,還敢批評我?」這就非常不可取,這就是所謂的狗眼看人低。
  事實並非如此,他可能只是沒有製作影片,他只是個普通觀眾,但他也有權利,他可以誤解你,也可以批評你。例如有人說:「老胡,我覺得你節目裡講的東西還蠻喜歡的,就是我不喜歡你那種教育別人的姿態。」可以啊。我不會說:「你完全沒看懂我,你給我滾!」不是的,如果我讓你感到不舒服了,我會反思一下,有沒有辦法讓你不要產生這樣的誤解?我真的是希望你好,我好,大家好,但是你為什麼總覺得我一定有什麼套路,想要偷你的心,騙你的錢呢?
  所以我記得我母親在世的時候,那時有很多詐騙手法。我給她一個建議,我說:「你可以跟任何騙子聊天,但記住一條,絕不轉帳。你可以花時間精力每天跟他們聊都沒關係,只要堅守這一點,因為你沒有能力判斷真假。如果你想買什麼,我替你買,但你別親自轉帳就行。然後你可以跟這些騙子打電話,聊一個小時甚至兩天都沒問題,對吧?」
  所以我們一定要自律地對待這個世界,不能因為世界上充滿詐騙電話,就從此不接電話,你看,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對吧?我不能說一看到負面評論就封鎖,這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。
  這些問題會使得你內心那些負面的情緒沒有得到監督,它們會慢慢滋長,逐漸積累,將來在某個特定的場合,你就會突然崩潰。好像別人完全不理解你,你的憤怒從何而來?就是因為你平時沒有經歷過這些不合理的批評和小挫折。
  如果你天天都習慣被批評和指責,你就不會在直播的時候突然崩潰,因為你覺得別人無論是罵你也好,批評你也好,或者直播剛開始進來第一句就問候你祖宗也好,你都經歷過,都能夠接受,那就沒有什麼大不了的,不是嗎?
  所以剛才我們談到的就是這樣,有很多東西不見得是外界直接給你的反饋,你的內心也會非常掙扎。我剛才舉了一個例子,「魚耕我什麼時候才是個頭?」假設你一切順利,到了某個時間點,你達成了 IPP 的要求,開始賺錢,你會很興奮:「哇,第一天賺了一塊多,第二天三塊多,很快就會達到十幾塊、二十幾塊、三十幾塊。」
  人就是這樣,你只能期望收入不斷增加,你不能接受昨天賺了十塊錢,今天突然變成六塊七毛五,你會非常不爽,到處詢問原因:「我的流量比昨天更高啊,為什麼會這樣?」會有很多疑問。
  其實這裡面的問題是,昨天賺十塊,今天賺六塊是正常的,也就是說,收入本身就是會波動的,這是原因之一。另外,數據報告可能會有延遲,它可能先更新了較高的播放量,但收入部分還沒有更新。你真的需要那麼敏感,每時每刻都去查看嗎?
  就像很多人會問:「老胡,我在後台看到我的播放量是這個數字,但在另一個頁面看到的又是那個數字,我在手機上看到的又是另一個數字。」然後非要知道這些答案。你為什麼非要知道這些答案呢?你的主要目的是成為一個 YouTube 專家還是通過這個平台賺錢呢?
  所以我經常說:「老胡是研究這些東西的,我有責任和義務,因為我通過這個賺錢,你都是講心理學的,你知道在這個層面上這麼多細節幹嘛呢?你浪費自己的時間了,對不對?所以你非要知道,你不就加入老胡群,問我這個問題,然後就能直接得到答案了嗎?你只需要付出很小的代價就能做到,這樣可以節省你的時間。那麼我建議你,其實你連這個都不需要,有很多問題你根本不需要問,我們常常因為好奇心而自尋煩惱,好像自己很好學很專業,其實都是在無效地學習,浪費自己的生命。
  所以有個說法,我最近看到講得比較好,就是說很多人都是在消費知識,主要是在消費知識,「我在看老胡怎麼樣做 YouTube,我研究我好好做 YouTube。」你這是在消費,而不是在學習。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學習,但很多人也在濫用學習,過度學習,不是嗎?那麼針對學習,我有個專門的概念叫做「暗虛學習」。如果你不知道,每天刷過的照片其實也是一種暗虛學習。很多人認為我在看 AI 相關的東西,或者在研究某個領域,這是在學習。「我在看政治八卦的時候,我在消費,我在娛樂。」並非如此。
  你在那裡研究相機型號,研究 AI 的各種功能,如果你只是用來了解,而不是用來實際生產內容,那你和看八卦的人沒有任何區別,甚至比他們更糟糕。那些看八卦的人,至少還能身心愉悅地放鬆一下,你呢?你可能會覺得「我在學習,我很專業,我不像他們那麼墮落,我學習時很珍惜時間。」但你其實不如那些人,他們至少真正享受到了生活,而你呢?有點自欺欺人,你連對自己都如此虛偽,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在騙自己,對不對?這不是更虛偽嗎?那些人看到無腦的電視劇,「哈哈哈哈」地笑,他們快樂了,他們享受了當下,對吧?所以這一點要警惕自己,不要把浪費時間的消費行為當作認真學習,這一點你檢討一下,你有沒有?老胡自己就有,所以我才有這種體會,才能如此深刻地分享這個經驗給你。
  那麼,當你理解了所有這些之後,關於你的過程、你的選題、你是否要選擇做自媒體、如何堅持下去,以及將來如何通過這個途徑變現,流量的誘惑很多,我不說流量的終點就是毫無底線。老胡理解你所說的,但我絕不會墮落到那種程度,去造謠或者從事灰色產業來賺錢。
  但另一方面,你也要反省自己。恭喜你,你沒有為了追求流量而墮落到那種地步,這很好。但是,你是否在不負責任地,不去認真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呢?也就是說,一方面你沒有墮落,另一方面你卻總是在看那些墮落的人,然後對他們充滿仇恨,覺得他們為了追求流量而不擇手段。你根本就不應該管別人的事情,做好你自己的事情。你想做高大上的內容,沒問題,這個世界上高大上的事情太多了,你為什麼不去嘗試呢?你哪有那個閒工夫去指責別人不要臉呢?當你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時,就指責別人「你們就是不要臉!」不是嗎?對吧?這話說得有點重了,我在罵你也在罵我自己,所以希望大家能在這方面產生共鳴。
  我剛才這一段講的是什麼呢?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負面事物,有些是別人直接給你的,有些是平台、單位、組織、家人或朋友給你的,有的甚至來自你自己。或許早上坐在書桌前,你不知道該做什麼,或者有時會莫名其妙地湧現出負面悲傷的情緒,讓你缺乏動力和興趣去做很多事情,可能都沒有具體的原因,並非因為昨天的節目沒人看,或者昨天有人罵你。人就是這樣,會有像生理週期一樣的自然波動。
  這種情況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都會發生,一天之內會有高低起伏,每週、每月、每年甚至每十年都是如此。所以我們要保護自己的情緒,我們不可能生活在一個真空裡,當這些負面事物來臨時,你要覺察到它們,並且要知道,要有一種防微杜漸的方式。
  當負面情緒來臨時,你要警惕它,例如當有人罵你時,你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憤怒,而是帶有一點點興奮,心想:「這個人又發現了我哪個錯誤,又來指責我了,我看看他有沒有道理。」保持一點距離。
  有些人一看到負面評論就立刻情緒爆發。你要學會保持距離,這個人罵我的水平不高,另一個人罵得更高級,你看他諷刺的樣子,真是很有水平,很有文采。或者這個人指出了我內心深處連一般人都看不出的虛偽和小人行徑,他竟然能看出來,並且用如此刻薄的方式說出來,厲害!所以我下次還要繼續,看看這個地方是不是我不夠真誠,我能不能更加真誠一點?能夠改進,能夠提高,能夠完善。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,自己給自己帶來的負面情緒也是你修行的進步和機會。
  當然,來自外界的負面情緒可能會更猛烈,讓你感到更被動,但你要能夠主動感受到自己生命中每個時間段其實都存在這種情況,即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,你的情緒也會有變化,你要警覺,要找到其中的模式,它為什麼會這樣?
  所以你要有一種方法或系統能夠保持你的情緒健康和精神健康,減少精神內耗。然後具體做什麼事情其實不是太重要,重要的是我們手上要不斷地有事情去做,有的時候開始做的時候可能沒有太多計劃和方法,但堅持做下去非常重要。
  就像我們要去某個地方,你不需要規劃完整的路線,只要有那個目標,勇敢地走下去,不怕走彎路,不怕走回頭路,走到那裡發現橋樑斷了,繞回來多走了 30 公里,這都不是問題。你甚至將來可能不需要到達最初設定的目標。我不是說過嗎?我要去巴黎,我要去巴黎,結果他們繞了一圈到了非洲,在那裡娶了個非洲老婆,然後再也不離開了,這有什麼不可能呢?你看那些外國人到中國旅遊,原本打算待三天的,結果一待就是三十年。
  所以,最重要的是不斷地去做,不要在那裡挑選,我選這個賽道還是那個形式。你每天做,每天都做,並且每天都進行小小的改進,摸索感受,然後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放下,訓練自己,反思自己。
  所以我現在有的學員,如果他們方向不明確,我都會建議他們繼續做下去,即使將來一兩個月做的方向不對,只要用這種純粹的輸出訓練方式去操作,也會讓你學到很多東西,這個時間不會白費。
  所以基於這樣的思路,我以前也說過,哎呀,挑選對象,左挑右挑,挑什麼呢?不行,你知道,結婚可以離婚,不會怎麼樣的。我不說伊麗莎白·泰勒結了八次婚,她一生也很精彩。而有些人,因為房子過戶要多少錢之類的事情,搞得比賣農奴還複雜。
  這個我不是說我們生活中的很多東西都可以隨便處理,而是因為我看過太多人說人生就那麼幾步關鍵的選擇,這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,其實是很害人的一種說法。「關鍵的選擇」是什麼?往左轉是安全,往右轉可能失去生命;往左轉是好人,往右轉可能成為殺人犯,這種「關鍵的選擇」沒錯,我認為是正確的。
  但至於去哪個城市,跟誰結婚,或者做不做 YouTube,學不學 AI,這些並沒有那麼重要,但很多人就在這些事情上糾結,糾結得要死要活,最後根本沒有行動。所以我就說,當你決定離開村長的村莊時,你就離開它,不要考慮東邊西邊南邊北邊,你離開就好,甚至不需要目標。
  所以我說,當你打不過村長的時候,你可以離開村莊,不一定要跟村長同歸於盡。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非常形而上,好像很抽象,但當你有了這種態度,你就能用它來處理生活中的很多事情。
  所以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什麼呢?擁抱負面反饋,面對負能量。我們最終想要達到的結果是什麼呢?是吸收能量,去除負面信息。
  然後我在中間花了很長的篇幅講解了負面事物的各種可能表現形式,基本上就是,聽了這麼多,你會發現它無處不在。你的負面情緒可能來自別人的 KPI,別人的影響,或者只是因為今天天氣不好,沒有太陽,或者下雨等等。有很多時候,你要警惕自己的負面情緒,以及對這種負面情緒的管理。
  然後最核心的是要保持你動手做東西的能力,生產東西的能力,這個行動千萬不要受情緒的影響。「我今天情緒不好,我不更新」,可以嗎?「我今天情緒不好,我可以做這個做那個嗎?」不,你要有一個核心的、向前走的系統,你要有自己的 KPI。
  老胡要求自己日更,就是因為我不相信自己,如果今天可以放鬆日更的要求,我一定會在下面經常找藉口,比如最近身體不適,或者可能有嚴重的健康問題,應該先處理健康問題,然後再來弄這個。人往往很聰明,會為自己找各種理由。所以我想千萬別連續斷更兩次,如果你是週更,連續兩週沒有更新,那你的系統就崩潰了。
  我不相信自己能連續兩次這樣做,只要有一天沒有更新,第二天我一定會補上。所以我在自己內心設置了一個警戒線,今天實在沒有什麼好更新的,對於我這樣的老手,連續更新這麼多年,偶爾也會遇到瓶頸,這時我就會做一些類似這樣的節目,為了更新而更新。你不要認為這好像很隨意沒有價值,我告訴你,這是一個人在做事時的底線和原則。所以這是我如此看重這個系統的原因。
  如果你覺得老胡以前說的日更是一種形式主義,那你就錯了,我說的日更不是形式主義,它非常非常重要。如果生命中只剩下這樣一件需要堅持的事情,那就是這個,我沒有其他方法能夠阻止自己墮落,停止生產,所以這是我用自己的方法來約束自己。
  你要捍衛自己的情緒,對於負面的東西,別人的批評,要做到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很多情況下並非完全是無則加勉主義,如果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聽起來很有道理也很高明,對吧?但其實當你真正運用時,你會發現很多時候是「無」,這是人的本性。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,你批評我像西瓜一樣大的錯誤,但我根本沒有那樣的錯誤,是「無」,對吧?
  所以,我應用這個法則的方式是,全都接受,即使他們沒有理由罵我,我也認為自己是該罵的,我惹到你了,對不起。我的長相惹到你了,我沒有把白頭髮染黑,我沒有進行形象管理,對不起大哥大姐,錯都在我,你有任何理由對我開罵。所以,我使用這個「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」的方式是,「我都是有,我只有前面是有則改之,我都有,你批評的毛病我都有。」當你用這種態度來面對時,你就會打開自己接受反饋的通道。
  我剛才也講到非常重要的一點,就是來自外界的反饋比較容易應對,真正困難的是面對自己的反饋,這非常非常難。所以做自媒體,我想做藝人公司,做藝人的,一個人的團隊成為個體戶,全都圍繞著這個核心問題:你既是老闆又是員工。你想當員工時就想天天偷懶,當老闆時又恨不得員工不花錢天天給你生產,你只要畫個大餅就行了。
  但現在你是一個人,為了自己的人生而奮鬥,肩負著自己和家庭的責任,你怎麼樣才能同時做好老闆和員工的角色?你會不會認為定期自己跟自己開會是一個好的系統?我先扮演老闆:「老胡,你這個禮拜哪幾件事情做得不好,我批評一下,再這樣下去下個禮拜就扣你工資。」然後再扮演員工:「我檢討一下,這個禮拜做了自己的系統,事情取得了進展,我想向老闆證明這個禮拜的工資我是應得的,我努力工作了。」你心裡會不會感到慚愧?你跟自己說話,你要站在哪個角度,或者說兩者兼顧?如果你能做到這樣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複盤,複盤實際上就是在一個更具體的層面上落實的機制,不是嗎?
  所以,很多時候我們說,其實沒有陰謀只有陽謀,那些成功人士的經驗都擺在我們面前,並沒有什麼秘密法則。當你和那些非常厲害的人在同一個辦公室共事時,你可能會覺得他們不僅不厲害,甚至不如你。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感覺,我在世界 500 強工作的經歷告訴我,如果我沒有進入世界 500 強工作,我會一直認為那是我打工生涯的最高成就。但當我進入那個環境並待了足夠長的時間後,我發現其實世界 500 強跟其他單位沒有太大的差別,可能沒有本質的區別。
  那麼在其中,比如幾千幾萬人中才挑選出來的員工,你會發現他們也一樣的平凡。所以我以前在直播裡說過,如果馬雲是我的同事或朋友,我可能還會瞧不起他,覺得他沒有我聰明,表達能力可能不如我,他不懂電腦,但我會電腦,會編程,還會寫網頁,很多方面我都比他厲害,我上的大學也比他好,比他牛,我的文憑什麼都比他厲害,對吧?但是回頭一看,人家才是真正的厲害,從結果來看非常厲害。
  但是你要欣賞他這種厲害,同時也要明白,他在每一個單方面上其實並沒有什麼是你 DNA 層面上無法達到的東西,他並不是說需要睡 8 個小時,他只需要睡 2 個小時,他不是超人,甚至他的聰明程度也未必比你更高。
  我在直播裡經常舉的一個例子就是貝索斯做亞馬遜的時候,訂單很多,他最開始是自己去 UPS 送客戶每天買的書,在送貨前他擔心跪在地上用箱子打包會很辛苦,就叫助理明天去買那種在後院菜園裡工作的塑料護膝,他說這樣明天腳就不會疼了。那個女助理斜了他一眼說:「買個桌子不就行了?我為什麼要趴在地上?站著打包不是更舒服嗎?對不對?」你看,在這方面他就顯得很愚蠢,蠢得讓人難以置信。
  其實很多成功人士都是這樣,我特別喜歡看人物傳記和採訪,每當我看到他們在我比他們強的地方顯得很傻的時候,我就會會心一笑。我逐漸將那些被神化的人物還原成普通人,在公司裡會接觸到那些以前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神一樣的人物,你會發現他根本就好像很平常的一個人,思路也沒有多快,反應也不怎麼樣,他也不會甚至連基本的知識管理都不會做,開會的時候也常常跑題。
  所以真的,當你發現就是這樣,你其實本質上並不差,老天爺創造你成為現在這個樣子,你已經具備了能做成事情的所有潛力,雖然不是說你一定能像姚明那樣打籃球或者像運動健將那樣,但是其他的事情,就像我們剛才說的,如果人生給你一千萬個選擇,或者我們就說八萬四千個法門吧,你的選擇還不夠多嗎?你並非一定要去跟姚明比賽,對吧?你有很多選擇,現在做自媒體是你自己選擇的嗎?用什麼形式,用什麼技術,用什麼相機,做什麼領域,做多長時間,怎麼做,每天做什麼,應該如何學習,這些不是完全由你掌控嗎?
  已經給你一張白紙讓你去描繪,你還做不起來,還去怪 YouTube,怪美國,怪宇宙,怪火星還是怪什麼?早一天別怪任何人,檢討自己,這就是你開始走向自我覺醒,讓你本來就有的超能力覺醒的那一天,然後你就能做好,你就能做任何的事情。你今天不會寫程序,將來的某一天你會寫程序,或者將來某一天你不需要寫程序,你學一點點 AI 就能做出 APP 來賣很多錢,只要你想去做,這一切都可能。
  所以最後總結一句話,積極地擁抱負面反饋,勇敢地面對負能量,吸收所有的能量,把別人扔給你的每一塊板磚石頭都撿起來,它們是有用的,可以成為你構建其他東西的建築材料。然後去掉裡面帶有情緒的那一部分負面東西,把那些帶著負面能量和巨大情緒而來,本來想傷害你的人(無論他們是想傷害你還是只是正確地批評你,想教導你、讓你進步),在你看來都是一樣的,能量是中性的。
  你吸收能量這一部分,把裡面的所謂正面表揚或負面批評的信息都過濾掉,然後在具體的個人成長方面不斷進步和提高。最開始要好好利用表揚和批評,尤其是利用好批評,到最後你要形成一種能力,就是說我不需要別人的表揚和批評,我自己能夠知道自己哪方面需要進步加強,哪些東西需要持續地每天在我們的修行中去做功課,然後往前走。這就是我這期節目想跟大家分享的核心內容。
  我希望你看過之後有什麼感想,可以在說明區或留言區跟大家分享一下,或者最起碼你留下一個腳印,證明你來過這裡。說不定我這期節目在 10 年以後還在網上存在呢,到那時你可能會恍然大悟,原來 10 年前我就看過這期節目,還在這裡留下了一個足跡。這就是今天節目的全部內容,謝謝大家,再見。

如何应对黑粉对你的攻击

https://we.owaii.net/archives/extra-11.html

作者

Owaiiちゃん

发布时间

2025-03-15

最后更新 2025-03-15
评论 ( 0 )
正在加载验证组件
OωO
隐私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