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多低级的问题
老胡做油管這個頻道,每天都會遇到各式各樣不同的問題。很多問題還會重複出現,甚至高頻發生。今天我就想針對這些問題當中一類特別的狀況來聊聊,這問題我一時想不出更好的名稱,就暫且稱之為「為什麼」吧。這個問題的答案,我先跟大家說,其實非常簡單,那就是「不為什麼」,很多事情本來就是那樣子的。
我整理了一些例子想跟大家說明,到底哪些是屬於「為什麼」的問題。比方說,大家都知道 YouTube 的評論區有翻譯功能,就有人會問:「為什麼我的頻道沒有翻譯功能?」「為什麼我的翻譯,翻譯出來是日文,而不是英文或中文?」「上個禮拜明明還是翻譯成另一種語言啊!」還有像是,「為什麼老胡這個頻道開了會員功能,但我卻看不到加入會員的按鈕?」「我的會員明明已經關閉了,為什麼 YPP 的觀看時長還是沒有增加?我昨天明明影片很多人看啊,YPP 的四千小時統計就是沒增加。」「為什麼影片的播放次數會不一樣?我用手機看自己影片的播放頁面,顯示一個數字;用電腦看,又是另一個數字;在電視上看,又是一個數字;在搜尋結果裡看,又是另一個數字;進到後台,A 頁面是一個數字,B 頁面又是另一個數字,數據分析卡上看到的,又是再一個數字,這到底是怎麼回事?」
「我明明知道我倫敦的一個朋友,他已經訂閱我的頻道、成為我的粉絲了,但我這邊就是沒看到。或者是有時候我看到了,他也截圖給我看,我這邊也確實出現了,但過沒多久下午又消失了。然後我朋友跟我說,他保證絕對沒有取消訂閱跟關注,這到底是為什麼?」「開直播我知道手機直播需要 50 位粉絲,但我昨天明明就已經超過 50 位粉絲了,今天居然還沒開通直播功能,這是為什麼?」「為什麼別人申請 YPP 的審核,當天就通過,我的卻一個禮拜都沒人理,一點動靜都沒有?」「為什麼我今天的影片播放量比昨天少了 50%,是不是 YouTube 把我關進小黑屋了?」「為什麼我認真做的影片沒人看,隨便發的影片反而一堆人看,難道這個世界已經墮落了嗎?」
像諸如此類林林總總的「為什麼」,我剛才說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「不為什麼」,原因是什麼呢?那是因為 YouTube 本身就是一個即時更新的平台,我說的即時更新,意思就是它時時刻刻都在發布新的東西、都在測試新的功能、也可能又隨時關閉某些測試中的功能,或者是在後台的數據庫進行某種更新。它可能只是在某個數據中心拉閘限電、又或者是在轉移檔案、進行維護、更換硬碟等等,這些都有可能發生,而且它並不會事先通知你。
總之,這些狀況之所以會發生,答案就是「不為什麼」,因為這就是系統運作的常態,它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。YouTube 並不需要針對每一個變動都發通知給你。就像倫敦的朋友訂閱你這件事,系統就是不一定會即時回報給你,因為這並不是它的服務承諾。它不像銀行提款,提款完畢後,帳戶餘額必須立刻、精準地更新給你,不然你會感到不安。今天有個人訂閱了你,粉絲數可能馬上增加,也可能延遲回報,或者甚至先增加又減少,隔天又重新回報一次,這些都不會對你的人生造成任何實質的傷害。然而,這些明明是很正常的現象,卻似乎對很多朋友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損耗和精神內耗。大家盯著後台的數字變化,看到數字一會兒增加、一會兒減少,就覺得這一切都太不合理了。
就好像「我粉絲數都已經超過 50 人了,照理說應該開直播了,你怎麼就想不通,我粉絲數明明就達標了,我都已經夠有耐心了,對不對?我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,你居然還沒幫我開通直播功能。我等到第二天,我更是震驚,第三天竟然他 X 的還不開通,你當初不是說只要 50 個粉絲就能自動開通直播嗎?」關於這個後台系統的運作,我並不是要替 YouTube 開脫或洗地,但必須說,要運行如此龐大複雜的系統,背後的工程是非常非常困難的。而對於 YouTube 來說,你個人頻道達到 50 位粉絲,要求系統在第一時間就為你開通直播功能,並不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。在整個 YouTube 生態系統中,這並非它的首要考量。
再舉例來說,有些人上傳影片後,發現被標示了版權聲明。或者是,影片的開頭講錯一句話,有觀眾指正,你想把那兩秒鐘的片段剪掉,結果只是用簡單的線上編輯功能剪輯一下,你卻發現系統居然五個小時都還沒處理完,實在令人難以忍受。但之所以你會無法忍受、無法理解,那是因為你沒有實際操作過這樣的大型系統。當你換個位置,自己來管理運營這樣一個平台時,你會發現你可能做得還不如它好。你不會天真地認為「我上任的第一天,就要讓所有人的線上影片編輯功能,都像線下編輯那樣順暢絲滑」。如果你是抱持這種想法的人,那你絕對不可能成為這類專案的主管。
我們常常過度強調自身那一點點功能需求,並且期望整個系統、甚至整個世界都應該圍繞著你來服務。但事實上,你個人的那些需求,在整個系統中實在是微不足道。我經常舉一個比爾蓋茲的例子,比爾蓋茲擁有很多財富,他的錢被用在非洲拯救生命。想想看,他拿出一筆錢替非洲的小孩施打疫苗,跟另一個人急需換心換腎來救命,你覺得哪件事更緊急?當然是後者更緊急,對不對?難道比爾蓋茲會說:「那我們把投入非洲的資金全部撤回來,然後直接在世界各大醫院的急診室裡設立辦公室,誰需要就立刻批准撥款給他們?」如果你是世界首富,相信你也不會這樣做。系統的設計和運作本來就是如此。
所以說,很多時候真的「不為什麼」,你就只能接受系統就是這樣運作的。它有時快一點,有時慢一點,這都很正常。別像有些人搭飛機,只要班機一延誤就開始大吵大鬧,要求退票還要一賠三。我看過一個影片,內容就在講述外國旅客和中國旅客在面對航空延誤時,呈現出非常顯著的差異。這沒有要批評誰的意思,只是想點出有人觀察到這種現象:中國民眾的維權意識非常強烈,只要你稍微侵犯到我一點權益,而且如果我認為站得住腳,我就會跟你據理力爭到底。反觀外國旅客,明明權益也受到不少損害,卻好像沒事一樣,他們的維權意識相對淡薄。這就是國情不同、文化不同,我沒有要評論對錯。只是想表達,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觀察角度。請不要將其政治化或地域化。
當你嘗試換位思考後,你會發現很多事情,雖然乍看之下極其不合理,但背後都有其合理之處。即使你仍然覺得不合理,認為有改進的空間,那也很合理,但現況就是如此,你能怎麼辦?你總不可能像幾年前曾經發生的事件一樣,因為帳號被 YouTube 停權,就跑到加州 YouTube 總部去開槍殺人,實在沒必要這樣做,對吧?如果你真的很不滿 YouTube,老是遇到鳥事,換個平台玩玩不就好了嗎?你可以轉戰 TikTok、Facebook、Instagram,或是其他平台啊。所以很多事情真的不需要那麼焦慮。
我發現很多朋友,總是過度緊盯後台數據。後台數據的用意本來是幫助我們理解系統運作的,結果反而變成另一個引發心臟病、讓你血壓飆升的元兇,看著那些數據起伏,簡直就像滿屏紅燈一樣,讓人焦慮。甚至有人晚上半夜醒來還要刷一下後台數據,再刷一下,又再刷一下;上廁所前刷一下,上完廁所回來也要刷一下,實在沒這個必要。做自媒體節目搞到這種程度,簡直比上班時被老闆壓榨、被職場摧殘還要更嚴重,根本是自我虐待,真的沒必要這樣折磨自己。
所以我剛才列舉的這些問題,並不是說它們不重要。有些問題確實有其合理性,也可能存在技術性的解答,我在我的節目裡也多次解答過類似的問題。像是「為什麼 50 位粉絲不見得能立即開直播」這個問題,我可以告訴你,這真的很常見,並不是只有你一個人遇到這種情況,並不是只有你被 YouTube 給冤枉了。我這樣說,並不是要大家逆來順受,接受一切不合理的狀況,要你當個順民,絕對不是這個意思。而是說,我希望能用一種比較普遍、能安慰大家心情的方式來告訴你:其實很多人都跟你一樣倒楣,就只是這樣而已。這並不是說,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時間順利開通直播,只有你不行,那我就變成騙人的了。我只是想告訴大家,很多事情的真相,本來就是如此,這些功能其實真的沒那麼重要。
在這樣一個充斥著焦慮的環境下,在大多數人都不斷製造焦慮的前提下,我們該如何在這樣的情況下保有自己的主心骨,好好把事情做好?其他方面我可能沒有太多發言權。但在自媒體經營這一塊,我算是傷痕累累,經驗豐富,所以我可以告訴你,專注在選題、影片封面、標題才是最重要的。如果你還有時間能投入在影片本身,那就盡可能去優化影片的開頭 15 秒,如果是短影片,那就更要優化最前面 2、3 秒,務必在一開始就抓住觀眾的目光。至於其他的,像是 SEO、標題公式、說明欄該怎麼填寫、要不要寫標籤,標籤要用井字號標籤還是主題標籤、要用常用關鍵字還是冷門關鍵字、要不要中英文關鍵字都寫…等等這些細節。對於剛入門的新手,我反而會覺得,你知道的太多了!你居然連這些眉眉角角都知道,反而證明你可能走錯方向了,不是嗎?我甚至寧願你對這些一概不知,只知道埋頭做影片、埋頭做影片、再埋頭做影片。就像學生時代一樣,我只要把書讀好、成績顧好,老師自然就會喜歡我,將來就能考上好的大學。不要花心思去揣摩老師的表情,猜測老師是不是不喜歡我,老師又是誰的親戚,誰說了什麼話可能會得罪老師…等等。如果你把精力都放在這些旁枝末節上,那就本末倒置了,最後只會把自己搞到精神分裂。
所以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,在這個平台上,你可以抱怨平台有多不公平、多腐敗、多意識形態,但平台最需要的是你能幫它吸引觀眾,為它創造觀看時長,進而讓它能賺錢。只要你能為平台帶來更多觀眾,你能讓平台賺到更多錢,平台絕對會對你極其寬容,它會用盡一切辦法,甚至希望你每天都能登上頭條、能幫它帶來更多流量。所以你在這個底層邏輯的思考上,一定要非常堅定、清晰、明確:把重心放在內容創作上,其他真的都不重要。我並不是說我剛才舉的那些例子通通不重要,而是說,在初期階段,那些細枝末節真的沒那麼重要;等到你真正做起來了,它們的重要性依然不高。你可以花一點小錢,找專業團隊把影片內容從頭到尾優化一遍,或許就能立刻讓你的收益翻倍,或是提升好幾個百分點。也就是說,當你的頻道達到一定規模後,自然會有最專業的人來為你做廣告行銷、為你做市場分析、為你改進包裝,但前提是,你自己必須夠優秀才行。
現在很多朋友,一開始就想搭建一個完善的團隊架構,想著要有人幫我寫腳本、有人幫我拍攝、有人幫我做後期剪輯。我常常反問,那「你」要做什麼呢?你又不願意出錢請人,對吧?如果你願意投資組建團隊,那是另一回事。但實際上是,既沒有資金,也沒有過人的才華,卻夢想能有個專業團隊來撐起場面,然後自己就可以在一旁納涼。你怎麼會產生這麼不合邏輯的想法呢?如果這只是在做夢,那也就算了。但如果不是在做夢,而是非常認真地在思考所謂的「模式」問題,那請問,這種模式真的可行嗎?根本不成立,對不對?
總結一句話,YouTube 平台在多數時候、絕大部分情況下,都是公正的。一般來說,你的頻道沒有獲得平台的青睞或推薦,通常 99%的情況都是因為你還不夠優秀。如果你覺得「我已經夠優秀了啊」,那就表示你可能還無法持續穩定地保持優秀。如果你又覺得「我已經能穩定產出優質內容了,我現在的頻道表現和三個月前相比,簡直不可同日而語,我做得非常棒了」,那我會給你第三個結論,那就是「你穩定優秀的時間還不夠長」。把這三句話連起來看,通常問題的癥結點就是:你還不夠優秀,你還無法穩定地保持優秀,以及你穩定優秀的時間還不夠長。
我會引用我非常欣賞的一位美國創業家 GaryVee 說過的一句非常極端的話,那就是「一切都是我的錯(It's all my fault)」。即使我走在路上,遇到酒駕的人把我撞成殘廢,我還是會怪自己,怪自己怎麼這麼倒楣,為什麼偏偏選在這個時間出門,他甚至說他不會去責怪那個酒駕的人。你該如何解讀這種認知呢?這種認知就是強調,你必須為自己的所有行為負起完全的責任。唯有這樣,當你放下所有不切實際的妄念之後,你才會發覺,這個世界其實是相對公正的。就像黃渤說過的,在他還沒成名、還很窮困潦倒的時候,身邊的人彷彿都對他充滿敵意。但在他成名之後,所有人都對他非常友善,很願意幫助他、成就他。關鍵問題在於,是「誰」把他從默默無名變成家喻戶曉的大明星?是他自己,而不是別人。
我們做自媒體也是一樣的道理。平台可能對你不公平,競爭對手可能對你不友善,有人惡意檢舉你、惡意給你穿小鞋、到處造謠中傷你,等等,都別太在意,你要做的就是讓自己變得更優秀、更穩定地產出優質內容、並且長時間持續保持卓越。MrBeast 曾說過,他從未見過在 YouTube 這個平台上,有任何一位長期、持續、穩定產出優質節目的創作者,被這個平台虧待過。
以上這點心得分享給大家,謝謝各位,再會。